河南商報記者張治中 通訊員杜燕偉
6月30日,南陽市車站路下穿新華路(隧道)正式投用。作為南陽市中心城區(qū)首個立體交通項目,開車鉆隧道地感覺到底怎么樣?7月6日,河南商報記者來到車站路進行實地探訪,體驗了一把開車“鉆”隧道的“快”節(jié)奏生活。

下午5點17分,河南商報記者開車從南陽市車站路與建設路交叉口南出發(fā),一路南行,行至車站路與八一路口南時,出現(xiàn)了“前方進入隧道”的提示標志,標志上顯示,隧道可通往中州路、七一路、臥龍路方向,而去往火車站和新華路方向,不需要下隧道,走地面通道即可,行人和非機動車禁止進入地下通道。
河南商報記者在現(xiàn)場看到,火車站周邊已不見了往日的擁堵,道路交通有序、暢通,南北雙向四車道升級為雙向六車道。驅車進入隧道,隧道內光線良好,路面平整,車道燈和限高、限速牌等道路指示標志設置明顯,此時車流量不多,一路通暢,很快就到了南陽汽車站對面的位置。
記者看了一下時間,驅車從車站路與建設路交叉口南到車站路與中州路口北的南陽汽車站對面,共用時3分鐘左右。

駛出隧道出口,來到車站路與中州路口的紅綠燈附近,河南商報記者看到,北向南方向及車站路左轉至中州路方向的車輛排隊較長。
詢問紅綠燈口等待的市民,很多市民表示,得知南陽首條隧道通車的消息后,特地前來體驗一番。市民周女士說:“開車行駛在隧道里,感覺太爽了,快得很,里面很亮堂,很高大上。”
家住火車站附近的市民劉先生騎著電動車趕來,只為在隧道附近的路面上繞兩圈:“南陽的一件大事,盼了這么久,當然得來看看,有了這條隧道,咱南陽立馬有大城市的感覺了。”
河南商報記者從南陽市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局獲悉,車站路下穿新華路工程全長約1.25公里,南起中州路、北至八一路,主線為雙向6車道斷面,設置下穿式立交,下穿段長度690米,主線設計時速50公里,輔道設計時速30公里,是南陽市首條下穿隧道。
車站片區(qū)是進出南陽的門戶,是展示南陽城市形象的窗口,車站路下穿新華路工程項目是不斷完善南陽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增強城市承載力的重大舉措。
工程的順利通車,一舉改變南陽火車站區(qū)域舊貌,實現(xiàn)與城區(qū)順暢相連,優(yōu)化了市區(qū)路網結構,改善了市區(qū)交通環(huán)境,極大提升了車站片區(qū)的承載力,對改善投資環(huán)境,提升城市品位形象,增輝全國文明城市金色名片將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編輯 呂瑞天)
6月30日,南陽市車站路下穿新華路(隧道)正式投用。作為南陽市中心城區(qū)首個立體交通項目,開車鉆隧道地感覺到底怎么樣?7月6日,河南商報記者來到車站路進行實地探訪,體驗了一把開車“鉆”隧道的“快”節(jié)奏生活。

下午5點17分,河南商報記者開車從南陽市車站路與建設路交叉口南出發(fā),一路南行,行至車站路與八一路口南時,出現(xiàn)了“前方進入隧道”的提示標志,標志上顯示,隧道可通往中州路、七一路、臥龍路方向,而去往火車站和新華路方向,不需要下隧道,走地面通道即可,行人和非機動車禁止進入地下通道。
河南商報記者在現(xiàn)場看到,火車站周邊已不見了往日的擁堵,道路交通有序、暢通,南北雙向四車道升級為雙向六車道。驅車進入隧道,隧道內光線良好,路面平整,車道燈和限高、限速牌等道路指示標志設置明顯,此時車流量不多,一路通暢,很快就到了南陽汽車站對面的位置。
記者看了一下時間,驅車從車站路與建設路交叉口南到車站路與中州路口北的南陽汽車站對面,共用時3分鐘左右。

駛出隧道出口,來到車站路與中州路口的紅綠燈附近,河南商報記者看到,北向南方向及車站路左轉至中州路方向的車輛排隊較長。
詢問紅綠燈口等待的市民,很多市民表示,得知南陽首條隧道通車的消息后,特地前來體驗一番。市民周女士說:“開車行駛在隧道里,感覺太爽了,快得很,里面很亮堂,很高大上。”
家住火車站附近的市民劉先生騎著電動車趕來,只為在隧道附近的路面上繞兩圈:“南陽的一件大事,盼了這么久,當然得來看看,有了這條隧道,咱南陽立馬有大城市的感覺了。”
河南商報記者從南陽市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局獲悉,車站路下穿新華路工程全長約1.25公里,南起中州路、北至八一路,主線為雙向6車道斷面,設置下穿式立交,下穿段長度690米,主線設計時速50公里,輔道設計時速30公里,是南陽市首條下穿隧道。
車站片區(qū)是進出南陽的門戶,是展示南陽城市形象的窗口,車站路下穿新華路工程項目是不斷完善南陽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增強城市承載力的重大舉措。
工程的順利通車,一舉改變南陽火車站區(qū)域舊貌,實現(xiàn)與城區(qū)順暢相連,優(yōu)化了市區(qū)路網結構,改善了市區(qū)交通環(huán)境,極大提升了車站片區(qū)的承載力,對改善投資環(huán)境,提升城市品位形象,增輝全國文明城市金色名片將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編輯 呂瑞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