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熊孩子,大家就想到了調皮搗蛋、亂涂亂畫、能說會道、亂搞破壞的小孩子。
可是今天介紹的四個熊孩子更比較特殊,都是河南省直第三人民醫(yī)院消化內科收治的小患者,而且他們有一個共同特征,都是吞了硬幣,這可急壞了孩子的爸爸媽媽,咋辦呢?
從圖上可以看出,左面兩個顯示硬幣在食管第一狹窄處,右上顯示食管第一狹窄和胃腔均有,第四個顯示在胃腔。因硬幣較大,嵌頓食管第一狹窄處或滯留胃腔,患兒無法自行排出,根據(jù)患兒年齡、一般情況、硬幣嵌頓時間及嵌頓部位,我科聯(lián)合麻醉科制定縝密的治療方案,行全麻下消化內鏡異物取出術。
熊孩子吞下的硬幣安全順利取出,住院觀察患兒正常進飲食后無嘔吐、腹脹及腹痛等,孩子爸爸媽媽懸著的心總算落了地。

術后取出硬幣排排坐
據(jù)河南省直第三人民醫(yī)院消化內科主任李鴻彬介紹,消化道異物是兒科常見急癥,多見于幼兒期及學齡前期兒童,硬幣是幼兒期及學齡前兒童最常見的消化道異物,主要原因是兒童天生好奇,喜歡將各種物品如硬幣和小玩具含于口中,但兒童口腔防御反射未發(fā)育健全從而出現(xiàn)誤吞。此外嬰幼兒不能準確描述病情,如果誤吞異物時恰巧無大人監(jiān)護,多表現(xiàn)為消化道癥狀就診而延誤病情。常見并發(fā)癥有咽喉部及食管出血、損傷、潰瘍、穿孔,繼而可能導致異物周圍組織水腫或感染可能,更嚴重者可導致患兒死亡。
如何應對熊孩子吞硬幣:
首先加強健康教育,提高兒童及家長對吞食異物危害性的認識,改變兒童不良行為;
其次加強對硬幣等物品的管理,將物品放在兒童不易拿到的地方;
上述四個孩子中有三個都是非獨生子女,家長疏于照顧,因此加強家長和老師對兒童的照管,可防范于未然。
如兒童出現(xiàn)誤吞硬幣等異物,需盡早到醫(yī)院就診,可首選通過消化內鏡將異物取出,硬幣多嵌頓食管第 1 段狹窄處最常見,其次嵌頓于賁門上方,使用異物鉗鉗緊隨內鏡退出。如硬幣嵌頓較緊,加之兒童管腔狹小,內鏡附件在食管不能自如打開,可將其輕輕推至胃內,再使用圈套器或異物網籃套取,收緊隨內鏡慢慢退出。當內鏡下無法處理或出現(xiàn)嚴重并發(fā)癥時應及時聯(lián)合外科共同治療。
肖婧菁 鄭曉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