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經進入冬季,11月末的日最高溫還徘徊在十四五攝氏度。這樣溫暖的冬季,鄭州服裝批發(fā)市場等待著一場遲到的大雪。服裝人寄希望于這場大雪,帶火一批滯銷的貂皮棉襖。
不過,有商戶在為業(yè)績萎靡煩惱;也有商戶為斬獲的業(yè)績竊喜。今年是寒冬還是暖冬?
現(xiàn)象 一些商戶表示 今冬生意不太好
往年10月已進入服裝批發(fā)旺季,在鄭州火車站服裝商圈經營的商戶喬麗(化名),感覺今冬的生意不太好。
她向河南商報記者透露的數(shù)字是,今冬業(yè)績下跌40%左右。
持同樣看法的還有林磊(化名),“今年冷清得很。”林磊說,去年一個秋冬季連開七八家地市店鋪,今年他交的開店成績單為零,原因就是,“新商場沒客流量。”
往年11月20日左右,羽絨、貂皮、皮草等冬裝一窩蜂上市,今年他卻還未等到想要的旺季。
這種下滑趨勢在去年下半年已經凸顯,一名童裝批發(fā)商告訴河南商報記者,“去年開了8家店鋪,今年關停了3家。”
“很多店鋪在硬撐,我身邊不少同行對于今年的銷售已經處于放棄狀態(tài)。”鄭州火車站服裝商圈一原創(chuàng)女裝品牌創(chuàng)始人顧嘉(化名)告訴河南商報記者。
在他印象中,這是“前兩年從未遇到過的情況”。
憂心 有店鋪營收下滑三成多
何勁松(化名)剛剛從美國一家奧特萊斯店代購了一個Coach包,價格700多元。他對比過,這個包在國內官方專賣店里賣到了3800元。
11月26日,何勁松稱之所以舉這樣一個例子,是想告訴河南商報記者,“今年倍感壓力,再也不敢亂花錢了,買個包都要精打細算,因為今年7、8、9月份銷售額連著下滑了13%。”
他與去年5月份接受河南商報記者采訪時,儼然變了個人。那時他早已從服裝散貨批發(fā)轉型到做品牌,他描述那時自己的心態(tài)“有點膨脹”,因為有50多家客戶找到他洽談加盟事宜,店鋪面積由90多平方米擴充到300多平方米。
彼時的情形讓他如沐春風,眼前的凄慘卻讓他不得不勒緊褲腰帶。
顧嘉的情況要更差一些。地市店長剛剛向顧嘉匯報了近期的營收數(shù)據(jù),“有漲有跌,但總體是下跌趨勢,有極端的下跌了30%多。”
店長解釋稱,由于今年天氣暖和,棉襖賣不出去。這個理由不能讓顧嘉信服,“棉襖賣不出去,但呢子大衣、夾克總能賣吧?問題是全面‘飄綠’。”
距離春節(jié)還有倆月,不過顧嘉已不抱太大希望,“想要在五六十天里把過去的差距給彌補過來,壓力很大。”
驚喜 有商戶業(yè)績增幅達四成
恰恰相反,一些商戶卻反映業(yè)績在“飄紅”。
同行口中的服裝批發(fā)業(yè)業(yè)績下滑,但在郭龍(化名)眼里,卻是一派春光明媚。
今年他的服裝生意業(yè)績增幅達到40%,一年銷售額在4000多萬元。
他承認有同行營收下滑,并且預估“九成商戶生意不好”,不過也認為“有一成生意相對是好的”。
對于業(yè)績下滑,林磊給出了應對的良方,堅持差異化營銷,采購渠道多元化。他在朝著這個方向努力。
“再好的行情也有虧錢的,再差的行情也有掙錢的。生意有好有壞,關鍵在于做的人。”郭龍總結說。
原因 價格下降、成本上升 利潤空間被壓縮
這些業(yè)績不理想的商戶分析了今年業(yè)績下跌的原因。
顧嘉巡店后發(fā)現(xiàn),服裝銷售價格在下降,店里原先賣2000元的大衣(主做高端品牌),如今賣到了1400元一件,銷量卻沒有增加。
對比鮮明的是,成本在上漲。他開在縣城的服裝店,員工工資從原來的2000多元最高漲到了五六千元。而員工告訴他,因為近期鄭州三環(huán)以內禁行大貨車,物流成本上漲。
“衣服售價在下降,成本卻在上升,兩頭一壓,服裝商的日子不好過。”顧嘉說,“原先說價格戰(zhàn)是商家競爭的最好法寶,現(xiàn)在這個法寶也失靈了,便宜也不行。”
林磊感受最深的是開店和招商加盟成本在不斷飆升。以自家60平方米店鋪舉例,如今門檻提升到40萬元才能開得起,這筆費用包括了9萬元的租金(繳納一年)、1萬元押金、7.5萬元的羽絨服備貨費用、10萬元的冬裝備貨費用、2萬元的門店基礎裝修、2萬元的貨架等。
一名做女裝生意的店鋪老板告訴河南商報記者,鄭州一家批發(fā)市場12平方米的商鋪,售價已由2013年的38萬元漲至60萬元,再加上工人工資上漲,導致中間商利潤空間下降。
提醒 服裝批發(fā)商戶 要當心欠款難題
不過,不管業(yè)績下滑還是上升,欠款是這個行業(yè)里不少商戶都會遭遇的難題,這個難題在年底尤為凸顯。
一名童裝批發(fā)商講述,為了要賬,派出3個人去客戶店里蹲守,每賣出一件服裝就直接取走。
在服裝行業(yè),賒賬進貨是一個不成文的通用潛規(guī)則,廠家賒賬從原料供應商處拿貨,批發(fā)商欠款從廠家進貨,零售客戶賒賬從批發(fā)商手里采購,形成一個依賴信譽做生意的鏈條。
不過經歷幾次風波后,一些年輕的服裝商已經開始意識到欠款的危險性,要求現(xiàn)款現(xiàn)結。
“不拿現(xiàn)金就給貨,只能證明你這批貨是失敗的。老一輩批發(fā)商還習慣欠賬拿貨的思維,但是80后批發(fā)商已經開始現(xiàn)金交易。”上述童裝批發(fā)商稱。
不過,該商戶早期依然吃過賒賬的虧。有客戶信誓旦旦再加上哥長哥短地套近乎,該商戶最后同意賒賬。沒想到客戶失聯(lián),至今還是一筆死賬。
這些經歷也讓他有了長進,“以后做生意過程中,總有這個經歷在警醒我,不欠賬是我的底線。放出去的賬,就要有要不回來的心理準備,要有承受能力。”
進入年底,一部分商戶已經把重點放在了追款上。不過,今冬的服裝批發(fā)業(yè),還未全部結束,現(xiàn)在繳械投降,為時尚早,春節(jié)前的大戰(zhàn),還在等待服裝人開場。
作者:河南商報首席記者 李興佳
編輯:河南商報 王凡
來源:河南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