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云群眾張張嘴,信訪代辦跑跑腿;法律服務進基層,普法惠民暖人心。
“張主任,咱們辦事處前王村的董某,最近一直向婦聯(lián)反映自己婚姻問題,我們多次單方調解,都未達成一致意見......”近日,在鄭州經開區(qū)祥云辦事處,法律顧問、綜治辦、婦聯(lián)、前王村信訪代辦員一行人齊聚前王村法律服務站,召集雙方當事人調解協(xié)商婚姻家庭糾紛一事。
為了防止在調解過程中激化雙方矛盾,信訪代辦員、法律顧問分開談話,分別聽取雙方訴求后,有針對性地進行調解。調解過程中,董某表示,男方已半年未照看過孩子,未盡撫養(yǎng)義務,要求男方承擔六萬元債務,并每月給女兒撫養(yǎng)費2000元,才同意協(xié)議離婚。法律顧問張律師查看了董某提供的轉賬記錄,確定雙方債務為4萬元,因屬婚姻內債務,男方最多承擔一半債務2萬元。
前來參與調解的婦聯(lián)、綜治辦工作人員都是女同志,一直給女方做工作,“一直耗下去,吃虧的是女方,帶著孩子不容易,耽誤的都是青春??!”男方不同意承擔債務,只同意每月出1000元撫養(yǎng)費,并表示要這樣一直耗下去。前王村信訪代辦員結合自己的調解經驗,發(fā)揮鄉(xiāng)里鄉(xiāng)親更好說話的優(yōu)勢積極做雙方思想工作。“離婚后雙方互不耽誤”、“就當是多給自己女兒的撫養(yǎng)費”、“兩萬元錢算什么,一直吵吵鬧鬧對孩子也不好”、“看看你身邊的父母,難道還要他們再跟著操心嗎”......經過近兩個小時的解釋工作,最終,張律師幫助雙方起草了離婚協(xié)議書,雙方達成協(xié)議。
眾人劃槳開大船,群策群力促發(fā)展,這是信訪矛盾化解的創(chuàng)新之路。聯(lián)合調解不但使信訪代辦員、辦事處工作人員學到新的法律知識,還能使法律知識與社會實踐相結合,更體現法律人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更要投入到社會服務中去,堅持和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第一時間就地解決群眾關心的信訪問題,全力把信訪矛盾化解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tài),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進一步提高群眾對信訪代辦工作的知曉率和滿意度。
截至目前,祥云辦事處20名信訪代辦員已先后化解信訪矛盾20余起,真正實現了把信訪矛盾化解在家門口,做到“學黨史力行辦實事,為民服務常記心間”,把黨史學習教育的成果轉化為工作成果,扎根基層,更好地為群眾辦實事好事。
(編輯 吉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