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開封有家大同刀削面館,39歲的周春霞是店里的采購員兼涼菜師傅。清晨六點,古都還在暮色之中,周春霞就已經(jīng)洗漱完畢,開始出發(fā)采購飯店一天所需的配菜。點擊鏈接看視頻
https://www.henandaily.cn/content/2020/1230/CHEAIH.html
菜市場在13公里外,騎電動車需要40分鐘。選菜、砍價、付款,周春霞對這些流程輕車熟路,菜市場里的老板也早已熟悉了這個比劃著手語的女人。
今年39歲的周春霞天生聾啞,從沒上過學(xué),甚至連標(biāo)準(zhǔn)手語都沒學(xué)過,她封閉在自己無聲而單調(diào)的世界里,更沒想過有一份工作能自食其力。2013年她聽說大同刀削面館可以為聾啞人提供工作,就過來試試。面對什么都不會的應(yīng)聘者周春霞,老板孫斌最終還是決定把她留下了。從服務(wù)員開始,周春霞一步一步學(xué)成了店里的涼菜廚師。
清洗去污 、刀功斬切、五味調(diào)和、攪拌裝盤,周春霞做起來得心應(yīng)手,在一道道涼菜工藝里,她也慢慢體味到了生活的樂趣。
七年來,周春霞不僅有了一技之長,還學(xué)會了手語和寫字算賬,她從一個人們口中的“土啞巴”,變成了面館里的多面手。
在中國北方,這是一家再普通不過的刀削面館,與眾不同的是,店里除了老板,七名服務(wù)員和廚師都是聾啞人,他們有的是孤兒,在來到面館之前,他們之中有人送過外賣,有人修過自行車,有人擺過地攤。
小李是店里唯一的大學(xué)生,來到店里后他勵志學(xué)習(xí)手藝,夢想著有一天自己也開一家面館,老板孫斌被他的真誠和勤奮所打動,親自教他削面。大同刀削面,
關(guān)鍵在削的功夫,一塊面板五十斤,一手托面,一手拿刀,刀不離面,面不離刀,這樣削出來的面才筋道?,F(xiàn)在的小李削面技藝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孫學(xué)青和孫斌姐弟是這家面館的老板,家中姐弟四人,另外兩人都是聾啞人,對聾啞人艱困生活的感同身受,是他們用聾啞員工的初衷。姐弟倆想給他們的,不僅僅是解決溫飽問題,讓聾啞人掌握一門吃飯的手藝,重新找到生活的希望,是姐弟倆最大的愿望。
春去冬來,時光如水,如今面館已經(jīng)開了十年,有上百位聾啞人在這里工作過。他們有的學(xué)會了手藝,立了業(yè);有的找到了伴侶,成了家;有的人雖然已不在這里上班,逢年過節(jié)仍會回來看看。
在面館,大家一起工作,也共同生活,工作之余甚至學(xué)會了互相理發(fā)。
因為特殊,所以相聚。
既相濡以沫,又相互慰藉夢想。
如今的小店已經(jīng)是他們心靈上共同的家。
現(xiàn)在的周春霞陽光快樂,工作努力,她覺得現(xiàn)在能自食其力非常開心。
姐弟老板也表示,為了這些聾啞人,面館一定會堅持開下去,希望來到店里就餐的食客們可以給這些可愛的員工多一些鼓勵和支持。他們相信,只要有愛,人和人之間就沒有障礙。
一碗刀削面,削出了人世間的溫暖大愛。
一間小面館,承載了許多人的希冀夢想。
也許,人生總有遺憾,但萬物皆有裂痕,那正是光照進來的地方。(首席編輯 華麗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