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資本市場黑馬、“中國養(yǎng)豬第一股”雛鷹農牧確認即將退市,9年的資本市場生涯落下帷幕。
8月19日,深交所發(fā)布公告稱,由于雛鷹農牧連續(xù)二十個交易日的每日收盤價均低于股票面值(1元),深交所決定將公司股票終止上市,并自2019年8月27日起進入退市整理期。
30天的退市整理期限過后,深交所將對雛鷹農牧股票予以摘牌。對于雛鷹農牧來說,被終止上市意味著公司數月以來的一些列努力未能挽回局面。
問題頻出
雛鷹農牧成立于1988年,核心業(yè)務包括生豬養(yǎng)殖、糧食貿易、互聯網三大板塊。公司2010年9月在深交所掛牌上市時,是國內第一家以生豬養(yǎng)殖和銷售為主業(yè)的中小板上市公司,一度成為河南公司的驕傲。
雛鷹農牧的本輪危機從2018年下半年開始。6月份,自媒體發(fā)文質疑雛鷹農牧涉嫌嚴重財務舞弊,包括公司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及對應的投資收益、非流動資產涉及的會計科目等年報披露數據的真實性,并質疑公司投資收益的合理性及真實性。
卷入財務丑聞的雛鷹農牧還陷入信用評級下調、經營活動現金流大幅下降、現金周轉較為緊張、對外擔保風險等旋渦中,尤其是2019年債務集中到期,使公司面臨較大的短期償債壓力。
去年8月份,中國境內首次出現生豬養(yǎng)殖行業(yè)疫情,再次讓雛鷹農牧的經營雪上加霜。加上金融去杠桿帶來的融資渠道減少,已經出現資金緊張的雛鷹農牧甚至無法供應足夠的飼料,導致豬舍內的生豬被“餓死”。
為應對現金流不足的困境,公司甚至曾調整債務支付方式,本金主要以貨幣資金方式延期支付,利息部分主要以公司火腿、生態(tài)肉禮盒等產品支付。
無力回天
2019年2月11日,年味仍在的大年初七,雛鷹農牧黨委書記、董事長侯建芳在官網發(fā)布一封充滿悲情的公開信,稱公司雛鷹農牧債務逾期、股權凍結、資產查封、利潤巨降,公司發(fā)展面臨重重難關。為解決上述問題,公司將調整發(fā)展戰(zhàn)略,優(yōu)化內部結構,共克時艱。
但由于多元化經營、投資鏈條長等戰(zhàn)略失誤帶來的問題積重難返,今年4月26日,公司被實行“退市風險警示”特別處理,股票簡稱將由“雛鷹農牧”變更為“*ST雛鷹”。
雛鷹農牧多位高層近期公開發(fā)聲,多次傳達出積極探索重生路徑的信號。公司副董事長侯五群4月份接受河南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接下來會有計劃地去發(fā)展,根據地區(qū)的管理現狀、疫情等因素去做,不會盲目決策。
公司近兩個月一度傳出多個利好消息,如為緩解債務危機,積極籌備債轉股,并于6月21日召開了一次債權人會議;通過與供應商合作成立養(yǎng)殖公司,并盤活資產,由雛鷹農牧提供豬舍,供應商以債權+種豬出資,開展生豬養(yǎng)殖業(yè)務。
但最終還是無力回天,剛剛過去的7月份,即使算上仔豬,公司生豬銷售收入僅2億多元,而同期的牧原股份這一數字為11.3億元。
業(yè)績方面,雛鷹農牧2018年上半年虧損7.75億元,全年虧損擴大至38.6億元。而2019年公司利潤水平依舊惡化,今年一季度實現營收3.96億元,虧損11.03億元。
退市是正常的市場行為
按照深交所公告,2019年8月27日起的30個交易日,是雛鷹農牧的退市調整期。而退市整理期是為退市公司投資者提供必要交易機會,盡量釋放風險為目的而作出的交易安排。
根據《退市整理期業(yè)務特別規(guī)定》第十二條規(guī)定,參與退市整理期股票買入交易的個人投資者,必須具備兩年以上股票交易經驗,其證券類資產不得低于人民幣五十萬元。
實際上,上市公司股票被終止上市,是正常的市場行為。深交所表示,公司股票被終止上市后,盡管其股票不在深交所市場交易,但其資產、負債、盈虧等情況并不因此而改變。同時,公司應當遵守《公司法》等的規(guī)定,繼續(xù)履行、承擔起公眾公司的相關義務與社會責任,確保公司股東依法享有的各項權利不因公司股票上市地位發(fā)生變化而有所改變。
河南商報記者注意到,隨著深交所一紙公告,雛鷹農牧成為繼中弘股份之后,A股市場因“面值退市”的第二股。所有的光榮與夢想告一段落,未來雛鷹農牧是否能夠重生,甚至是否會重啟上市,終將會有一個答案。
編輯: 施尚景 實習編輯 王紅春
來源:河南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