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某共享超市門店內,不少商品標簽上貼有“會員價”
河南商報記者 鄧萬里/攝
想象一下,去樓下小區(qū)超市購物時,別人買可樂需要3元,而你只需2.4元;別人買牙膏得十幾元,而你只需幾元錢……用進貨價買東西,是不是有點“小爽”?如今,這種“小爽”已經走進現實,鄭州街頭就有這種共享超市——每月拿出約30元的會員費,就能享受“裸價”拿到商品的優(yōu)惠。
不過,這種模式進入鄭州不到一年,卻慘遭“滑鐵盧”,兩家店面紛紛選擇退出,面臨“還沒怎么開始,就已經結束”的尷尬局面。
但即便如此,即將退出加盟的超市老板仍對這種模式十分看好,業(yè)內人士也坦言,現階段,共享超市還不成熟,但滿足一定條件后,還是有一定前景的。
鄭州有種共享超市,可以用進貨價買東西
蘇女士家住鄭州市玉鳳路某小區(qū),前幾天,她在家附近突然看到了一個醒目的招牌,店名后面寫著“共享超市”幾個大字,“聽說過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共享超市是什么?出于好奇,我便進店瞧了瞧。”蘇女士說,她進店后發(fā)現,大部分商品標簽上都打印著普通價格和會員價格,會員價格便宜很多,不過,想使用會員價格買東西,得辦理會員卡,每月交錢。
3月25日,河南商報記者來到了蘇女士口中的這家位于玉鳳路與商城路交叉口附近的共享超市,發(fā)現這家超市就位于附近一小區(qū)樓下,里面賣的有煙酒、蔬菜、牙膏、洗面奶、飲料等各類商品,會員價確實比普通價便宜許多。以大家都知道的可樂為例,普通價格一般為3元,而這里會員價為2.4元。
據店員介紹,他們這里的會員價都是進貨價,若想用會員價買東西,得先辦理會員,每月約30元(一天一元錢)。不過,現在因為系統(tǒng)升級,無法辦理。
店主看好共享超市,卻不打算再做下去
為什么要開這么一間超市?這種模式盈利如何?帶著疑問,幾經輾轉,河南商報記者聯系到了該店店主程國立。
程國立說,去年4月份,該共享超市河南運營商找到他們,聊起了共享超市的事情。在北京和鄭州都開過店,有著二十多年零售經驗的程國立立刻感到這種模式不錯,“相當于每天花一塊錢,就能用進貨價買到東西,多實惠啊。對我們來說,不但能賺會員費,會員還能拉動周邊更多顧客,帶來人氣,很不錯。”
說干就干,經過兩個月的籌備,程國立繳納了數萬元加盟費,該共享超市玉鳳路店正式開門納客。當天,就有數百人前來咨詢,100多人辦理了會員。
不過,事情的發(fā)展與程國立預想的并不一樣,“河南運營商后期的維護做得不好,軟件方面,首先,他們沒有專業(yè)的人來培訓,都是我們自己在摸索經營;其次,每次有商品上架時,以前還能用手機掃描,現在得去電腦旁掃,還要手動輸入商品名稱、庫存等信息,一件商品就浪費幾分鐘時間,需要專人去做, 浪費人力成本;還有,在本地的宣傳不夠,知道的人太少,我們這里會員最多時,也就200多人,做不下去了。”
程國立說,現在他們已經不再辦理會員了,之前的會員到期后,他們便會撤下牌子,不再加盟該共享超市。不過,即便選擇不再加盟,他仍對該模式十分看好,“西安那邊就做得不錯,他們已有四五十家加盟店了,規(guī)模大了后,他們可以統(tǒng)一從廠家進貨,價錢能壓得更低。河南這邊其實也可以好好做的。”
共享超市為何在鄭州做不下去 企業(yè):運營商經驗不足
其實,做不下去的不僅僅只有程國立。據程國立介紹,他是鄭州第一家開這種共享超市的店主。
第二家位于長江路鄭密路附近,日前,河南商報記者來到該店時發(fā)現,店鋪大門上貼著“出租轉讓”的字樣。店員表示,他們已不再辦理會員了,問及原因,店員表示,他們不太會運營這種模式,做得不好。
除了商家對這種模式“陌生”,不少消費者也存在疑慮,有附近居民表示,“萬一商家不做了,我們的會員費怎么辦?”
對此,該共享超市河南運營商相關工作人員表示,這種模式對消費者來說,價格優(yōu)惠,而且就在小區(qū)樓下,比較便捷,同時,他們對加盟的店家也有一定要求,比如要滿足在這里已開店3~5年的要求,這也是為了給消費者一個保障。
談到鄭州區(qū)域的店家經營狀況為何不好時,該工作人員表示,該模式在西安、重慶等地都經營得不錯,如西安已開店40多家,有的店面光會員人數就超過千人,“一個一二百平方米的小商超,能有上千個客戶意味著什么?僅會員費每年就可達36萬多元。”她稱,鄭州這邊運營不佳的主要原因,與運營商經驗不足有很大關系,下一步,他們會整合資源,加大對鄭州這邊的服務。
觀點
這種“裸價”銷售模式對傳統(tǒng)銷售行業(yè)傷害大
對于共享超市,河南省快消品行業(yè)協會秘書長李宗政認為:該經營屬于“新零售”范疇,采用的是“裸價”銷售的模式。其實,早在2017年,他們協會就提出過類似概念,有協會的支持,能快速取得消費者的信任,另外一方面,也能實實在在拿到“裸價”。但當時沒做,主要是考慮到時機不成熟。
李宗政說:“想運作這個,首先需要一個強大的團隊。技術方面需要人,還得有人去做地推,宣傳出去。另外,如果這個真做出來了,對傳統(tǒng)銷售行業(yè)是一個很大的傷害。因為一旦‘裸價’銷售了,所有人都知道了產品的終端價格,誰來保證二級代理的利益?那么就可能導致二級代理控制貨源,向一級代理反映問題。還有就是信任度的問題,為什么你說這個產品是2.4元就是2.4元呢?我把會員費交給你了,你會不會下個月就不經營了?這些都是要解決的問題。”
在李宗政的印象里,“新零售”還沒達到共享的程度,需要社會體系更加完善后才行,但他也表示,如果該模式的商業(yè)閉環(huán)完成了,共享超市還是有一定前景的。
那么,需要滿足什么樣的條件呢?李宗政稱:“比如,要有機構或者企業(yè)‘背書’,讓消費者能夠信任;能做到從源頭直采,拿到最低的價格;有豐富的快消行業(yè)經驗,能調配各種資源。”
作者:河南商報首席記者 孫科
編輯:河南商報 郭佳慧來源:河南商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