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祖先為什么會住半地穴式的房子?”“我奶奶的銀鐲子是不是文物?”上個周末,河南商報小記者來到了大河村遺址博物館,帶著問題,孩子們追尋著先民的足跡,全方位觸摸這個“星空下的村落”,感受我國輝煌燦爛的古代文明。
“鎮(zhèn)館之寶”引轟動
大河村遺址發(fā)現(xiàn)于1964年,是一處包含仰韶文化、龍山文化、夏商時期文化的大型古代聚落遺址,對研究中國從原始社會到奴隸社會的歷史轉(zhuǎn)變有著重要意義。在博物館的遺跡廳,小記者參觀了仰韶文化的房基、灰坑、墓葬等遺跡。在房基遺跡前,講解員對大家說:“這種半地穴式的房子就是5000年前我們的先人住的‘三室一廳’。”
“我們的祖先為什么會住這種房子呢?”一名小記者問。講解員告訴大家,半地穴式的建筑不僅可以很好地防寒保暖,還可以有效抵御野獸侵襲。
造型別致的“鎮(zhèn)館之寶”彩陶雙連壺,在小記者中引起一陣“轟動”。這件文物之所以珍貴,不僅因為它“長相奇特”,講解員說:“它是古代民族結盟或重大儀式中使用的酒器,對研究原始社會的生活習俗和制陶技藝有重要價值。”
這些都是寶貝,我們要保護好
參觀快要結束時,講解員問大家:“你們知道什么是文物嗎?”一個小記者舉手說:“老師,我奶奶的銀鐲子是文物嗎?”講解員解釋,文物是人類在社會活動中遺留下來的具有歷史、藝術、科學等價值的遺物和遺跡,“所以我們都有保護文物的義務。”
來自緯五路二小的王博睿說,這次博物館之旅自己收獲頗豐,不僅將參觀過程中自己感興趣的東西用筆記錄了下來,還根據(jù)自己的觀察和想象把房基遺跡畫成了一座完整的房子:“我猜,他們的‘三室一廳’長這樣。”優(yōu)勝路小學的劉留賜博在分享完自己的參觀感受后,一臉認真地說:“這些都是寶貝,我們要保護好。”
作者:河南商報記者 郭旭陽
編輯:河南商報 張路
來源:河南商報

“鎮(zhèn)館之寶”引轟動
大河村遺址發(fā)現(xiàn)于1964年,是一處包含仰韶文化、龍山文化、夏商時期文化的大型古代聚落遺址,對研究中國從原始社會到奴隸社會的歷史轉(zhuǎn)變有著重要意義。在博物館的遺跡廳,小記者參觀了仰韶文化的房基、灰坑、墓葬等遺跡。在房基遺跡前,講解員對大家說:“這種半地穴式的房子就是5000年前我們的先人住的‘三室一廳’。”
“我們的祖先為什么會住這種房子呢?”一名小記者問。講解員告訴大家,半地穴式的建筑不僅可以很好地防寒保暖,還可以有效抵御野獸侵襲。
造型別致的“鎮(zhèn)館之寶”彩陶雙連壺,在小記者中引起一陣“轟動”。這件文物之所以珍貴,不僅因為它“長相奇特”,講解員說:“它是古代民族結盟或重大儀式中使用的酒器,對研究原始社會的生活習俗和制陶技藝有重要價值。”
這些都是寶貝,我們要保護好
參觀快要結束時,講解員問大家:“你們知道什么是文物嗎?”一個小記者舉手說:“老師,我奶奶的銀鐲子是文物嗎?”講解員解釋,文物是人類在社會活動中遺留下來的具有歷史、藝術、科學等價值的遺物和遺跡,“所以我們都有保護文物的義務。”
來自緯五路二小的王博睿說,這次博物館之旅自己收獲頗豐,不僅將參觀過程中自己感興趣的東西用筆記錄了下來,還根據(jù)自己的觀察和想象把房基遺跡畫成了一座完整的房子:“我猜,他們的‘三室一廳’長這樣。”優(yōu)勝路小學的劉留賜博在分享完自己的參觀感受后,一臉認真地說:“這些都是寶貝,我們要保護好。”
作者:河南商報記者 郭旭陽
編輯:河南商報 張路
來源:河南商報
